欢迎您!来到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养护

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先进技术系列连载(十四)——低水头水利枢纽过鱼通道构建技术

发布日期:2019-11-05来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打印

引  言

  为促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技术交流,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会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在中国渔业政务网等媒体上,就产卵场修复、栖息地修复、增殖放流、生态净水、鱼道构建、外来水生物种防控等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技术开展宣传。宣传暂定15期,每期介绍一种技术。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留言提出宝贵意见,也欢迎推介应用前景广阔的各类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技术。

技术概要

  (一)工作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河流上大规模筑坝拦截河流水量,是河流生态系统受人为影响最显着、最广泛、最严重的事件之一。由于其阻隔鱼类的洄游,闸坝截断河道后,阻断了鱼类的天然洄游通道,对鱼类生命周期、栖息空间、生活习性等诸多方面造成影响。建造过鱼设施使鱼类在克服水流落差情况下过坝,让鱼类能进行生殖或索饵洄游,是补偿水利工程带来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主要方式,对于保护渔业资源,发展渔业生产有积极作用。

  (二)技术原理。根据主要过鱼对象的生物学特性(洄游季节、洄游特性和路线、游泳能力等)和水坝环境条件,在坝体或水坝旁边设置结构物和设施供鱼类通过水坝、水闸等障碍物,以便于沟通鱼类洄游路线、恢复鱼类洄游生活,让鱼类能进行生殖或索饵洄游。但鱼道运行时受上游水位和流量的影响,一般适用坝高在25 m以下的低水头水利枢纽,对于中高水头水利枢纽的上行过鱼设施主要有鱼闸、升鱼机和集运鱼船等。

  (三)技术方法。首先对水利枢纽水文特点和地形环境、运行机制、主要过坝鱼类的种类、习性、溯游能力、过鱼季节及与鱼类相关的其它生态因素等进行详细调查,确立鱼道类型;然后根据鱼道类型,确定鱼道进出口位置、流速及本体尺寸,完成鱼道结构设计;在鱼道建成后组织专人管理,开展常规监测,积累资料,制定管理运行和观测规章制度。最后对鱼道过鱼效果展开长期监测,评价其过鱼成效。

  (四)工作成效。2011年在珠江流域北江水系的连江支流“连江西牛航运枢纽”进行加建鱼道首次试验获得成功,过鱼种类达到34种,

  为全国众多低水头水利枢纽的鱼道加建提供了示范。目前,广东省境内完成不同类型的鱼道示范工程已达10座,这些电站均属补建鱼道范畴。研究团队根据不同电站环境条件,进行了排污闸改造鱼道工艺、泄水闸改造鱼道工艺、排漂槽改造鱼道工艺、管道型工艺鱼道、泄洪渠-鱼道混合功能型鱼道工艺、船闸侧等鱼道工艺等示范。

  (五)适用范围。过鱼道通构建技术适用于低水头水利枢纽过鱼通道新建和低水头水利枢纽过鱼通道补建等。过鱼通道效果监测与评价技术还适用于鱼类保护科普教育、鱼类洄游生物学研究以及过鱼通道构建技术研究。

  (六)应用前景。我国的水电开发事业蓬勃发展,然而,水能资源的开发伴随着对河流生态系统胁迫的日益加剧,与之配套的过鱼设施的研究和建设却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其建设数量和运行效果都与要求相差甚远,加快过鱼设施的研究和建设,建立生态环境友好型的水利水电工程体系势在必行。过鱼通道作为沟通鱼类洄游路线的一种重要设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水利工程带来生态环境不利影响,对于保护渔业资源、恢复水域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形势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七)相关建议。1.加强水利枢纽工程河段或区域生态环境特征代表性生物(鱼类)的研究,并加强其原型生境要素的监测; 2.开展特征鱼类生态习性、游泳能力的试验和鱼道水力条件的研究; 3.进行新型过鱼设施的研制和鱼类下行设施的研究; 4.加强水利枢纽建设及投运对鱼类生存环境的叠加累积影响的研究; 5.建立过鱼通道构建技术规范,并将过鱼设施纳入河流健康运行评价体系。

 

    原文链接:http://www.yyj.moa.gov.cn/gzdt/201911/t20191105_6331383.htm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