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先进技术系列连载(九):内陆水域“测水配方”水生态养护技术
引 言
为促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技术交流,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会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在中国渔业政务网等媒体上,就产卵场修复、栖息地修复、增殖放流、生态净水、鱼道构建、外来水生物种防控等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技术开展宣传。宣传暂定15期,每期介绍一种技术。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留言提出宝贵意见,也欢迎推介应用前景广阔的各类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技术。
技术概要
(一)工作背景。目前,部分内陆水域面临着水体富营养化引发的水华暴发风险和水草疯长、外来淡水贝类入侵水源地水库、城市河道和园林景观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水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损,严重影响到水资源利用和人类生命健康。增殖放流工作是渔业资源养护和水域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手段,但是对水生态修复的基础研究还很欠缺,导致增殖放流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二)技术原理。针对不同功能水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响应类型,基于生物操纵和食物网理论,科学配置水生生物类群,估算水域增殖容量,合理捕捞维持一定的种群规模,维持水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动态平衡。
(三)技术方法。根据不同功能水域存在的生态问题和水环境保护目标,科学配置不同生态习性的水生生物类群、数量和比例,集成和试验研发包括水生生物群落优化、生物操纵、增殖放流与水环境调控等技术方案,开展“测水配方”试验,形成以渔抑藻、以渔控草、以渔控外来有害生物、以渔修复生态环境的水生态养护模式,实现“放鱼养水”的科学化与精准化。
(四)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内陆湖泊、饮用水源地水库、城市河道和景观水体等水域生态修复和渔业资源养护工作。
(五)工作成效。各试验水域水体透明度提高,营养盐含量下降,水环境监测指标达到水功能区标准;水体维持一定鱼类资源,蓝藻水华、丝状藻华和水草疯长现象得到有效抑制,水生动植物群落结构优化,水生态风险有效遏制,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趋于稳定。在前期试验基础上,编制了内陆水域“测水配方”水生态养护技术规范,构建了以渔抑藻、以渔控草、以渔控外来有害贝类和水生动植物和微生物耦合5种模式,为内陆水域“放鱼养水”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模板。
(六)典型案例。在山东省南四湖、东平湖、8个水源地水库、2个城市河道和6个城市园林景观水体实施“测水配方”试验,推广应用水域面积200万亩。在利津县三里河城市水系实施了以渔控草模式,在栖霞市长春湖水源地水库实施了以渔控藻模式,在济宁市太白湖湿地实施了以渔控丝状藻华模式,在威海市崮山水源地水库实施了以渔控外来有害贝类模式。
(七)应用前景。当前,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许多内陆水域纷纷落实“河长制”和“湖长制”,在湖泊水库大水面生态渔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和城市水体环境治理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测水配方”技术可以广泛应用到内陆水体的渔业资源养护和水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中。
(七)相关建议。(1)针对全国范围内不同功能水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推广“测水配方”试验经验,扩大“放鱼养水”精准化应用示范;(2)增强水环境调控能力,辅以多种有效的物理或生物手段,提高相关技术模式对水体的净化能力;(3)优化富营养化水体以滤食性为主的鱼类放养容量评估、水草生物利用、不同食性鱼类搭配比例、内陆水体水生生物群落构建、水生动植物与微生物耦合等关键技术,进一步提升“放鱼养水”的科学化与精准化。
原文链接:http://www.yyj.moa.gov.cn/gzdt/201906/t20190613_63172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