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放提出“五个方向”引领水产养殖技术和模式创新
6月22日,中国水产学会和中国渔业协会在安徽合肥联合举办了“渔业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论坛”。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中国水产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肖放就《乡村振兴:基于现代养殖业技术创新和模式引领的新思考》作了主题报告,她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渔业转型升级提出的新要求、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任务更加艰巨和紧迫、技术创新和模式引领的重要方向等三个层面谈了对水产养殖业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发挥现代渔业技术创新和模式引领作用的深层次思考。
报告中,肖放谈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渔业转型升级提出的新要求,从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到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新20字方针,内涵既是一脉相承又有新时代的变化。过去更突出“农业现代化”生产力提高,现在同时关注农村现代化。在谈到新时代渔业发展目标任务时,她指出,2005年,新农村建设时期,渔业行业提出了“确保水产品安全供给,确保渔民持续增收;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促进渔区社会和谐发展”“两确保、两促进”目标任务。2018年,全国渔业转型升级推进会对标对表十九大,提出了“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16字渔业发展目标任务,主要表现在:一是从“确保水产品安全供给”到“减量增收”和“提质增效”;二是从“确保渔民持续增收”到“富裕渔民”;三是从“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促进渔区社会和谐发展”到“绿色发展”。这些目标任务既是一脉相承又有新的提高。
肖放指出,新时代渔业发展16字目标,反映了渔业产业技术新定位。今年,韩长赋部长指出,现代水产养殖要做到“健康养殖、绿色发展、节本增效、以质取胜、环境友好、不滥用药。养殖不是越多越密越好、要养殖环境可容纳,鱼也要舒服,科学养殖‘鱼乐园’”。于康震副部长去年提出“把打造现代水产养殖新模式作为引领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乡村振兴战略下,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技术模式的作用更为凸显,科技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加重要。要把“减量增收、绿色发展”新要求转化为工作新思路,着力推动工作导向的重大转变和工作重心的重大调整,加快推进养殖技术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不断增强产业敏锐性和技术敏感性,促进渔业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培育。
肖放认为,当前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任务更加艰巨和紧迫,许多传统养殖区域划入生态红线范围;新法规进一步严格尾水排放要求。在环保相关政策法规的新要求下,传统水产养殖的问题进一步暴露,技术性问题的短板开始显现:一是养殖尾水直排直放。池塘养殖产量2300多万吨,占养殖总产量的48%。90%以上传统池塘没有养殖尾水处理设施。二是不管不顾养殖方式养殖容量,过度追求高密度。一些地区无视生态环境承载力,过度追求高密度,过度投入物质要素,导致病害多发、频繁用药、养殖污染等问题。三是动保产品使用不规范。近年来,动保、水质调节剂等非药品使用,发挥了减药作用,抗生素降低了50%,但同时水质改良剂、底质改良剂等非药品使用量提高了5倍。四是种业发展质量不高。新品种研发和良种培育仍然重生长等数量性状,轻品质和抗逆性等质量性状,同时,水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不足。五是饲料面临转型升级问题。人工配合饲料替代野杂鱼冰鲜饵料仍处于实验阶段。同时饲料一味追求高蛋白,缺乏针对不同养殖模式的专用饲料。六是疫病防控面临新的压力。老病难根除,2016年以来,不同养殖模式下监测的发病面积占总监测面积的比例:海水工厂化17.8%,淡水池塘16.6%,淡水网箱16.3%,海水普通网箱11.8%,海水池塘8%,淡水工厂化6.8%。新的病害发病率呈增长态势。七是人的观念和技能转换,跟不上新要求、新模式的推进速度。现有的教科书多以增产为导向。对实践中涌现出的新的养殖方式、养殖技术缺乏敏感性,技能转换跟不上。掌握新型技术模式的专业人才缺乏。
肖放强调,水产养殖技术创新和模式引领要从5个重要方向入手:
方向一,养殖空间布局。海洋:海水养殖将向外海拓展,以养殖工船和深水抗风浪网箱为代表;将下延海底纵深,发展海洋牧场,打造海底绿水青山;适度发展滤食性养殖品种。大江大河和湖泊水库:投喂型养殖方式应当退出,已经有了新型池塘养殖模式,能够保证水产品供应,没有必要再向开放性水域追求高产,应当发展生态增殖渔业。池塘等土地利用型:现代模式下的海淡水池塘养殖、种养循环型的养殖方式、工厂化养殖、盐碱地开发等。
方向二,先进养殖模式。现代模式示范重点:一是循环渔业模式(基于生物类的循环经济)。淡水侧是稻渔综合种养,海水侧是多营养层次复合养殖。鱼菜共生也是渔业和种植业的循环经济发展。二是池塘养殖模式。解决池塘转型升级和尾水处理问题,主要示范应用池塘连片尾水处理生态化养殖模式、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俗称跑道鱼模式)、陆基推水式集装箱养殖模式等三种模式。三是沿海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等模式都在不断进行技术改良和提升。四是“一拖二式”集装箱养殖,可以在未来土地紧缺、水资源严控情况下,保障养殖业发展。
方向三,现代水产种业。现代水产养殖业应该是一机两翼,一翼是现代养殖模式,一翼是现代水产种业。示范推广一批适应生产生活变革的优良品种,更多关注社会需求以及抗病、抗逆性状,配套的新品种选育、繁育和养殖技术。
方向四,团体标准制定。针对当前渔业标准对接不准、供给不足、应用不够等问题,组织开展养殖模式、设施装备、关键技术、品质质量四类团体标准制定。
方向五,现代专业化人才。技术创新和模式引领需要一大批高素质多技能复合型人才。应从教学抓起、从体系抓起、从渔民抓起、从企业中推举,打造一支扎根基层、服务产业的“一懂两爱”的渔业现代化专业人才队伍。
肖放在报告总结中强调,当前,水产养殖业已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渔业生态产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渔业也进入这一阶段,需要跨越一些常规性和非常规性的关口,这是一个凤凰涅盘的过程。解决新时代渔业发展的问题,需要全体渔业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
来自农业农村部、各地渔业管理部门、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渔业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的代表,及中国水产学会、中国渔业协会会员等近500位代表参加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