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论坛在合肥举办
6月22日,中国水产学会和中国渔业协会在安徽合肥联合举办了“渔业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研究员,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毅,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中国水产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肖放,副站长、副秘书长张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邓伟,中国渔业协会会长赵兴武及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林毅等出席论坛。来自农业农村部、各地渔业管理部门、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渔业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的代表,及中国水产学会、中国渔业协会会员等近500位代表参加论坛。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毅
马毅致辞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科技进步为我国渔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前是我国渔业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需要渔业科技发挥更加有力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渔业科技对推进渔业渔村现代化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提高渔业科技支撑能力,增强现代渔业建设动力。渔业科技工作必须围绕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主线,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研计划项目,形成一批新的重大科技成果,加快推进渔业科技进步,为我国渔业科技引领世界渔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
曹文宣院士就“乡村振兴战略中渔业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作主题报告,他指出,现代渔业对乡村振兴的作用主要体现为,现代渔业有利于社会主义新渔村建设,现代渔业是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和谐共赢的渔业产业形态,改变了过去单纯追求水产品数量和渔业GDP的观念,更加注重渔业、渔民和渔村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现代渔业的发展将有效提高渔区社会组织化程度,有利于维护渔民合法权益,通过组建渔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形式,实现社会化生产和经营,体现和维护渔民的基本权益,有利于渔区乡村产业振兴。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中国水产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肖放
肖放就“乡村振兴:基于现代养殖业技术创新和模式引领的新思考”作了主题报告,她指出,当前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任务更加艰巨和紧迫,许多传统养殖区域划入生态红线范围;新法规进一步严格尾水排放要求。在环保相关政策法规的新要求下,传统水产养殖的问题进一步暴露,技术性问题的短板开始显现:一是养殖尾水直排直放。二是不管不顾养殖方式养殖容量,过度追求高密度。三是动保产品使用不规范。四是种业发展质量不高。五是饲料面临转型升级问题。六是疫病防控面临新的压力。七是人的观念和技能转换跟不上新要求、新模式的推进速度。因此,水产养殖技术创新和模式引领要从养殖空间布局、先进养殖模式、现代水产种业、团体标准制定、现代专业化人才培养等5个重要方向入手,为促进渔业转型升级,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邓伟
邓伟就“科技助力产业扶贫,创新驱动乡村振兴”作主题报告,他指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产业扶贫的举措是:启动了稻渔综合种养支撑行动、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行动、冷水鱼及特色水产养殖行动、大水面增养殖行动、节水型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行动和环京津贫困地区帮扶行动等六大行动,产业扶贫效果显着。下一步,水科院系统将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的渔业科技创新支撑力度。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中国三农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 张利庠
张利庠就“田园综合体与乡村振兴战略”做报告,他指出,渔业科技要振兴乡村,应该打造业态让产业强起来,譬如,潜江稻虾产业已形成集科研示范、良种选育、苗种繁殖、生态种养、加工出口、冷链物流、交易仓储、餐饮服务、节庆文化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刘辉芬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刘辉芬,则以自身企业的成功实践,就“创新现代水产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介绍了经验,她指出,水产产业链技术创新是一个跨专业、跨学科、覆盖整个产业链的工程,为使该创新工程能稳步快速有效实施,通威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一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组织机构;二是建立了10余个政府引导的研发平台;三是建立了技术创新运行保障机制;四是以产业链需求为导向、全面布局创新项目;五是健康养殖模式创新。